相关资讯
|
【整改新风】我校教学工作在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中发展文章来源:教务处 更新时间:2013-12-20 2013年,以全面深化落实第五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教三十条为主线,以稳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为总抓手,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,一手抓常规教学管理,一手抓改革创新。教学工作在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中稳步发展。 一、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平台 学生自主发展的专业平台日趋完善。15%的学生可以跨学院选择专业,22个实行大类招生学院的学生可以在专业类选择专业,6个专业面向全校开展双学位双专业教育,11个教师教育专业进行了二次分流,2012级共有5000名学生自主申请参加专业分流,3个本科专业没有达到选修人数,需要优化调整,新增生物制药工程、机械电子工程2本科专业。 “因材施教、分类培养”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深入。季羡林学院建设与运行方案基本完成,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,卓越工程师、卓越教师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日趋完善。在总结2012年试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,重新修订了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,并面向全校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,把“三二三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扎实地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。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经几轮修订,已正式提请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来校验收,通过论证后,全面组织实施。拔尖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纵向分类培养体系基本构建,本科四年“三个学段、二次分流、多种选择”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基本稳定。 校研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效。鲁西化工学院基于“三二三”分类培养平台上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日趋稳定,药学院“2+2”校研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,数学科学学院依托数学建模发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工作,取得显著成效,2012年获得国家二等奖1组,2013年获得省一等奖4组。 教师教育专业“二次选拔”的机制基本完善,依托实习支教基地建设,构建大学、政府、中小学合作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运行体系日见成效,校内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日趋完善,新增1个国培计划项目领域,3个省级教师培训领域,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,并得到省教育厅中期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。 二、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运行机制日趋完善。成立了本科教务委员会、建立教学专家信息库。本科教学工程项目、教学工作评优评奖,实行随机从本科教务委员会、专家信息库中抽取专家担任评委,保证了学术权力的有效运行。 校院二级质量监控体系日趋完善。加强了校级巡视督导员队伍建设,完善了学期教学检查制度。各学院相继建立了领导班子值班听课制度,健全了院督导员队伍、学生信息员队伍。校院二级教学巡视督导、过程监控的成效日趋显现。 三、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成效显现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取得新突破。2013年获评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、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,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,省级特色专业2个,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3项。 课程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。教务处、网络教育学院、实验管理中心、传媒技术学院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合作机制。天空教室网络课程平台运行良好,对青年教师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效果显著,购买的5门尔雅通识课程受到学生欢迎,网上课程资源日趋丰富。 |
![]() |
人民网 |新华网 |教育部 |中国教育威尼斯城所登入网址 |光明网 |中青在线 |南方周末 |大学生在线 |校媒网 |视友网 |教育科研网 |大众网 |齐鲁网 |齐鲁晚报 |山东教育电视 |中国山东网 |聊城威尼斯城所登入网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