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资讯 |
【散文】冬至阳生春又来文章来源:校报记者团 更新时间:2020-12-25 难得日光暖融,羡林湖的冰化开大半。湖中沉浮的落叶似乎凝结了时光,仍是旧时的颜色,北风吹过,于风波中悠悠打了个卷。 转眼又到了该欢庆的日子,冬至逢着初七,月亮堪堪圆了一半,思乡的情绪却圆圆满满。大概这样热闹的日子,总会让人想起故乡充盈着烟火气的无边岁月,一颦一笑,一草一木,当时只道人间寻常,离后方知风景独绝。 冬至,象征着冬天过半,“十月小阳春”的孟冬离开,往后气候愈发寒凉,但熬过去,便是又一年春暖花开。过去的日子,冬至被称为“亚岁”,不仅朝廷上下休沐,商旅停业,亲朋也会相互拜访,互贺平安,仿佛春节的提前预演。《后汉书》有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”,体现了冬至深厚的历史渊源。 如今的冬至日虽不复有如此高的地位,吃饺子的惯例却流传了下来。“稻米二、肉一,合以为饵,煎之。”皮要擀得筋道,熟时莹白;馅要调得鲜美,五味圆融;出锅时形如元宝,卧在盘中,寄托着家人朋友们最朴素的祝福。华北平原从古至今似乎都固执于“原汤化原食”的讲究,吃几口水饺,配上饺子汤,吃得额头微汗,畅快又满足。有些人家偏爱就着糖蒜陈醋,辣味辛冽,醋香醇厚,透过艰难岁月,蕴含着人间烟火。 在物质资源丰富、经济水平大大提升的今日,饺子早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美餐一顿的“豪侈品”。然而老一辈的情怀尚在,习俗也代代相续,再加上饺子本身团圆福禄的美好意象,难得的亲友团聚之日,不吃饺子,便总觉得缺了几分圆满,少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。烟囱已在历史长河中消失,而小小的饺子,依旧作为节日烟火的图腾,活跃在千家万户。一枚饺,藏着岁月乾坤,与记忆一同流转,无论身在他乡多少年,人们想念的,还是最初的本真味道。 “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”即便冬日最严酷的时节将要到来,万物凋零,萧条不已,然而,春天的歌也已在冰下流淌了。四季更迭,日月不歇,人在处便有岁月,家存处便有烟火。 |
![]() |
人民网 |新华网 |教育部 |中国教育威尼斯城所登入网址 |光明网 |中青在线 |南方周末 |大学生在线 |校媒网 |视友网 |教育科研网 |大众网 |齐鲁网 |齐鲁晚报 |山东教育电视 |中国山东网 |聊城威尼斯城所登入网址 |